海上风电需要这样的船舶 返回列表
  • 工作重量
    0.7T
  • 铲斗容量
    0.02m³
  • 额定功率
    8.6KW
海上风电需要这样的船舶
来源:bob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4-02-25 03:00:32

  海上风电项目规模化、机组大型化、选址深远海化与电价平价化,决定了风电基础安装、机组吊装、机组运维工程技术与船舶市场的发展趋向。从项目勘测、基础安装、电缆敷设、机组吊装、机组运维到设备改造与拆解,海上风电开发经历的所有工程环节,几乎都有专业船舶的身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海上风电开发的关键技术支撑环节,海上风电建设安装工程成本比较高,可达开发总成本的35%左右。专业安装运维船舶技术的发展,必须跟上并适应海上风电市场与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秘书长秦海岩日前谈到。

  那么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船舶?为找到问题的答案,“海上风电船舶前沿技术研讨会”近日在汕头召开。

  会议之所以选择在汕头举行,是由于该市正在通过加强产业协同,打造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成全球首个在一个产业园区内,聚集从风电整机与关键零部件,到检验测试实验室和大型科研装置等完整产业链的“四个一体化”的风电产业集群。汕头也正在依托广澳深水港,建设功能齐全的风电母港,成为面向全球的海上风电装备及服务出口、运维、施工建设基地的“桥头堡”。

  并且,汕头将进一步拓展海上风电生态圈,延伸价值链,谋划布局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园、新型储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新型输配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及相关实验与检测中心,并打造国字号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和船队。这次会议引起了全球海上风电产业界的高度关注。来自全球海上风电工程技术与船舶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在会议中进行了充分交流,阐述对未来海上风电船舶发展问题的观点。

  基础安装、机组吊装、机组运维是海上风电开发过程中,专业船舶大显身手的三大关键环节。尤其是在风电机组的基础安装环节,因国内外市场需求、工程技术与海域环境差异,产生了多样的工程技术方案,需采用截然不同的施工船舶。

  在海上风电项目规模化开发之初,我国不仅缺乏风电安装船,也没有可用于安装单桩基础的高能量液压锤,为充分的利用港口工程行业已有的打桩船和混凝土船作为基础安装主力船舶,不得不通过自主创新,创造出了多桩承台基础。

  “打桩船可从各个方向打斜桩,形成群桩基础。混凝土船用来拌合混凝土,并泵送向承台。”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冉解释。可以说,作为我国风电产业为突破技术与装备困境所创造的智慧结晶,多桩承台基础与打桩船的结合,在海上风电开发的初期阶段立下了汗马功劳。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7艘海上风电打桩船实现投运。但随着机组向大型化,场址向深远海发展,多桩承台基础已难以满足海上风电开发需求,打桩船也在逐渐退出风电机组基础安装船舶市场。

  与中国的选择所不同,欧洲的海上风电工程技术与船舶供给起点更高,一直倾向采用“单桩基础+自升式风电平台船+运装一体”的基础安装方案。随市场持续不断的发展,单桩基础已慢慢的变成为我国应用最多的基础形式,但主要是采用“单桩基础+起重船+运装分离”的工程方案。

  在王晓冉看来,这是具有必然性的。“起重船无需频繁插拔腿作业,并且采用稳桩平台做大直径单桩施工,可使起重船的运动与沉桩质量充分解耦,实现无过渡段设计。此外,还可以有效利用一批造价并不高昂的拔杆式起重船,极大提高施工效率。”

  “在2021年的海上机组安装高峰时,因为建设成本与施工周期相对可控,单桩基础被发挥到极致。但随着机组容量达到10MW,项目水深超过40m,单桩基础将不再具备市场优势。未来深远海主流基础形式将是导管架。”中铁大桥局新能源工程指挥部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孙国光的观点与大多数专家的判断相一致。

  荷曲斯机械设备(上海)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马小明则带来了另一种思路。他认为,制造与运输单桩基础的成本将越来越低,一些业主与设计院仍将采用超大型单桩基础。高效安装超大型单桩基础,需要更强的设备。

  目前欧洲已生产出6600kJ液压打桩锤,我国部署的液压打桩锤在1000~3600kJ,不久后将部署超过5500kJ的液压打桩锤。

  事实上,无论是采用哪一类基础形式,起重船在我国海上风电基础安装环节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在短期都是无法替代的。因为国内外对于普通导管架基础与单桩基础的实施工程的方案基本保持了延续性。随着水深增加,一些项目需要采用重量更大的吸力桶-导管架基础,这要求起重船具备更强的起重能力。

  据CWEA研究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球现役的起重船约有109艘,但每年新增的起重船数量并不多,这是由于老旧的起重船起重能力差、作业效率低,正被逐渐替代。这些新增的起重船大部分订单来自于中国。

  王晓冉也表达了一致的观点。他认为,目前我国可用于海上风电建设的起重船数量近100艘,但整体性能一般。一是起重能力较大的船舶数量很少;二是大部分为驳船,无动力,耐波性差;三是固定吊多,具备全回转能力的船舶较少。

  2007—2008年,龙源如东海上(潮间带)试验风电场和上海东海大桥100MW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的相继批复,推动我们国家海上风电进入试验示范阶段。由于两者所处海域水深有着本质差异,机组吊装方案与船舶的选择大相径庭。

  “在潮间带风电场个人会使用的是坐滩分体吊装方案,最初的坐底安装船采用驳船,之后发展到坐底浮吊船、坐底半浅驳以及坐底重吊船。”金风科技海上业务单元海上服务事业部副经理、金风海洋设备资产管理部部长严辉煌介绍。

  之所以采用坐底安装船进行潮间带项目机组安装,是因为此类海域水深较浅,并且当时我国缺乏自升式风电安装船。这种机组吊装方式,也是我国在海上风电工程技术上不折不扣的创新成果,一直沿用至2021年前后。

  在水深更深的上海东海大桥示范项目中,我国采用的是“运装分离+整体安装+双拔杆起重船”方案,先在陆上完成机组组装,再通过运输船运送至机位点,由双拔杆起重船结合柔性缓冲和定位工装将机组安装到多桩承台基础上。正是从这时起,运装分离的施工方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并沿用至今的主流选择。

  “此后,基于运装分离的机组整体安装方法被沿用到9个风电场,共安装了257台机组,最快只用47h就完成了4台机组的整体安装。无论是数量还是速度,均创造了全球第一。”王晓冉列举了一系列数据。

  据介绍,目前我国共有7艘船舶具备整体安装施工能力,但大容量机组在整体安装时存在结构干涉,且受制于陆上拼装场地不足、成本下降空间不大、开场外海作业窗口有限等问题,传统整体安装方法已不容乐观。此后,我国海上机组的安装工作,慢慢的变多地采用了“运装分离+分体安装+自升式风电安装船”方案。

  “2012年后国内出现了第一艘带支腿的风电安装船,今天叫做‘华电1001’号,标志着我国风电安装船进入专业化发展时代。随着机组迭代,2017年自升式风电安装船进行了一轮更新,20多条新造船舶服役,代表是‘福船三峡’号。之后服役的‘龙源振华3号’,则是第一艘兼具基础安装与机组吊装能力的安装船。近两年海上机组开始了新一轮升级,安装船随之出现一波建造高潮,代表有‘白鹤滩号’。”严辉煌举例。

  现今,我国自升式风电安装船正处在快速增长阶段,新建船舶起重能力普遍超过1000t,最高达到2000t,并基本都配有先进的动力定位系统。

  “自2023年8月开始,国内市场将陆续出现一批能够吊装单机容量25MW、风轮直径320米以上的风电船。”严辉煌给出一组数据:“国内存量和新造的安装船累计达到104艘。”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铁首席科学家、中铁大桥院首席专家、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高宗余指出,为应对水深越来越深,单机容量慢慢的变大,中铁大桥局顺势而上,充分的发挥跨海桥梁建造技术的深厚积累,投资10多亿元,打造一艘最大吊重2000t的新一代风电安装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在70m作业水深条件下,安装25MW机组的能力。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信息部主任郑一铭坦言,“自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大下跌后,海洋工程船舶市场断崖式下降,全年订单不超过100亿美元。2020年海工船舶订单开始回升,到2022年全球风电安装船订单达到26艘,其中中国船东有21艘。应该说,在过去的3年中,全球海工船舶市场都是由海上风电所驱动的。”

  据CWEA的一项报告分析,2022—2024年期间服役和在建的风电安装船基本可满足海上机组吊装需求。但随着未来大容量机组陆续推出,“十五五”期间我国海上风电吊装船将慢慢的出现缺口,到2030年预计达到16艘。

  随着海上风电开发向深远海挺进,中国传统运装分离施工方式开始面临新的挑战。例如,深远海强涌浪环境和淤泥黏土层厚度等问题,将影响到船舶安全与相互之间的配合。因此王晓冉综合考虑工程建设的经济性与在建船舶资源判断,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将呈现运装分离与运装一体并行发展的局面,并最终可能走向运装一体。

  “深远海风浪、水文条件比较恶劣,将更需要工程能力强的一体化船舶。”克拉克森海工专家邱东杰也给出了相似观点。对于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安装船,邱东杰认为:第一,桩腿要为整个安装船提供有利支撑;第二,吊机能够吊得更高、更重,满足大型化机组吊装要求;第三,甲板面积应尽量大一些,减少运输成本并提高安装效率。

  在邱东杰看来,运维转运船(CTV)和运维母船(SOV)能实现完美结合,根据风电场距离与规模进行协调配合,将恰当的运维人员,在不同的季节中,运送至各异的风电场进行机组运维工作。两者可满足项目运维工作中的绝大多数通达需求。

  我国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之初,项目离岸距离近、规模小,运维工作基本采用的是小型舢板作运维转运船,通过手摇柴油机提供动力,长度基本在10m左右,这可称之为第一代风电运维船。随着江苏潮间带风电以及福建、广东海湾内风电的大规模开发,运维转运船逐渐演变为由交通艇或渔船改装的单体运维船,长度达到了20m,航速接近10节,可称之为第二代风电运维船。近年来,随着海上风电开发区域的变化,福建、广东、山东等近海海域风电装机量迅速增加,离岸越来越远,海水越来越深,对运维转运船提出了更专业化的要求,被誉为第三代运维船的双体运维转运船慢慢的变成为主流。

  据专业机构统计,目前我国共有170余艘运维转运船,除去备用与维修船只,平均每艘必须服务40台机组。而在国际市场中,一艘运维转运船对应服务的机组数量仅为20台。

  据克拉克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球(未含中国)20m以上在船级社入级的运维转运船有300余艘,约80%服务北欧市场。

  “欧洲的海上风电项目离岸距离越来越远,对运维人员的数量要求慢慢的变多,CTV的乘客人数正从12名向24名过渡,对船舶长度与动力等方面的需求在增加。”邱东杰认为。

  那么,海上风电项目运维对运维转运船与运维母船之间的需求边界在哪里?乌斯坦公司中国区副总裁杜可在会议中给出了答案:“欧洲的经验是,如果一个项目的机组超过了100台,离岸距离超过30海里,可能就需要运维母船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OV首席技术官王圣品谈到:“目前欧洲实际情况是离岸50km以外的海上风电场均采用了SOV,离岸距离在30~50km的项目正在采用SOV替代传统CTV运维。”

  王圣品以荷兰某项目举例:该项目共装有150台4MW风电机组,仅用一条类似于载客量100人的运维母船就能满足全部运维工作需要。在特殊情况下,需要配置1~2条运维转运船辅助作业。

  据了解,目前全球运维母船的来源分为三种:一是专业化定制;二是由海工辅助船(PSV)通过加装登乘栈桥等设施改造而成;三是临时性改造与租用。其中,前两类将成为日后中国风电运维母船市场的主流选择。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全球投运的运维母船达到了32艘。另据郑一铭介绍,2022年全球共签约运维母船24艘。

  对于未来中国要多少运维母船,杜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相信江苏与广东海域都是未来工程运维母船(CSOV)需要重点服务的领域,“所以我们对中国运维母船的潜在需求非常抱有信心,估计在未来10年,需要有超过30艘运维母船。”

  挪威创新署绿色海事中国项目负责人倪凯安认为,需求和供应永远没终点,此类船舶的建造速度已非常之快,可制造成本在持续不断的增加。因此在进行船舶投资以前,一定要考虑好其退役后进入二手市场的潜力。提高船舶设计灵活性,在设计之初就做到尽可能先进。

  “我们能看到市场缺少什么样的资源,卡在哪些地方。”邱东杰坦言,“风电产品的港口储运需要专业的机械、设备和基础设施,对地面强度要求也比较高。在这方面,汕头对国际风电创新港及其风电母港的产业规划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且已在开展相关工作。包括为广东甚至更大范围的海上风电运维提供SOV与CTV停靠服务,甚至支持大部件更换工作,将解决很大的问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0月29日1038时,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立洋海工5000吨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中天39”项目在江苏南通启东顺利下水,标志着这一“海上风电施工利器”陆上建造任务全面结束、水面建造任务全面开启,船舶建造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此次下水的5000吨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是一艘集运输、施工一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8月17日,温州海事局发布《华能苍南2号海上风电工程项目施工作业变更船舶》通知。因施工需要,华能苍南2号海上风电工程项目施工作业原《航行通告》(温航通[2023]0118号)中的作业船舶,由“燕祥168”、“宏舟之星”、“宝瑞678”、“千汇011”、“东港92”、“鸿运远航”、“春天碧海”、

  2023年5月8日,海上风电船舶前沿技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汕头市举行。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承办,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与3M的全力支持。汕头拥有优异的风能禀赋、丰富的场址资源、良好的区位

  继“亨通3500”号升级改造项目圆满完工交付后,”华电稳强”吊机升级改装工程在华润大东接近收官阶段。这是华润大东与亨通集团第二次合作,也是中国又一海上风电安装船改装项目的重大力作。亨通集团是一家服务于光纤光网、智能电网、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是中国光纤光网、电

  2月2日、5日,由三峡集团投资建造的“乌东德”号、“白鹤滩”号海上风电施工船先后前往广东阳江海域开展首次施工作业,为我国海上风电事业高水平发展再添新动能。据悉,“乌东德”号本次出海作业承担的是风机导管架基础钢管桩沉桩施工任务,其作业的区域中心离岸距离约50公里,场址水深范围35米至38米

  一组来自WorldEnergyReports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从全球海上风电市场快速地发展预计,未来尚需要60余艘新建或升级的安装船来满足市场需求,这一个市场高达140亿美元。从国内市场来看,在经历了前两年海上风电施工船短缺之痛,以及当下海上风电大兆瓦、规模化开发和深远海趋势加速发展驱动下,行业深谙现有船机的技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海上风电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和《烟台海事局关于逐步加强施工船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筑牢涉水施工安全防线,保障辖区海上风电施工项目安全有序进行,烟台莱州海事处严把施工船舶准入关,依法滞留3艘施工船舶并查处5起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近日,

  7月29日,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今天发布“福景001”轮走锚遇险海上搜救及善后工作情况通报。通报称,7月2日,海上风电场项目施工浮吊船“福景001”轮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防台锚地避3号台风“暹芭”时,锚链断裂,走锚遇险沉没。事故发生时,船上共有30人。经过连日来不间断搜救,海上搜救力量成功救起4名

  近日,国内首艘2000吨级第四代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白鹤滩”号顺利出坞下水,建设者们仔细检查各个部件、各项参数,为正式投运做最后的准备。在建设者们眼里,这是一副即将完成的美丽画作,每位建设者都犹如画师,勾勒着我国海上风电的未来……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迅猛,新增装机容量已连续多年

  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发布,经过连日来不间断搜救,截至7月4日15时30分,救援力量在距离沉船点西南方向50海里附近区域,发现并打捞起12具疑似落水遇难者遗体,有关部门正加紧身份确认工作。7月2日凌晨,海上风电场项目施工浮吊船“福景001”轮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防台锚地避3号台风“暹芭”时,锚链断裂、

  1月20日,振华重工为立洋海工建造的5000吨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中天39”顺利完成6天的试航任务,靠泊振华启东海工码头。试航凯旋标志着交船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中天39”总长215米,型宽51.8米,型深19米,最大吃水14米,设计航速9节。船艉设置一台固定艉吊5000吨/全回转吊3500吨起重能力的大型海洋工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海力风电设备科技(湛江)有限公司成立,成立时间为2023年11月10日。法定代表人为许成辰,注册资本2亿元,营业范围包含:海洋工程装备研发;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风电场相关装备销售;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海力风电100%控股。

  近日,东南大学联合江苏龙源振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中机锻压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3500kJ大型液压锤核心锻件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已掌握大型液压冲击锤核心锻件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实现了风电核心施工装备的重大突破。3500kJ液压打桩锤核心锻件成功下线,使得东南大学与龙源振华

  11月30日,央视新闻直播报道《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报告》今天发布!我国已形成完整的海上风电产业链,在召开的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上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风电机组产能占全球市场的60%,叶片占64%,齿轮箱占80%,发电机占73%,固定式基础占76%。正在汕头建设的全球首个“四个一体化”海上

  海上风电是中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随着我们国家海上风能开发利用逐渐向范围广阔、风能资源丰富稳定的深远海发展,海底电缆的长距离敷设成为海上风电输送到陆地的重要保障。11月9日上午,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缆施工船“启帆19号”正式下水。“启帆19号”船长108.6米,宽37.2米,排水量2.4万吨,

  近日,2023东营市招商引资项目(上海)集中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签约仪式上,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缆生产基地项目、海上风电大型机电传动系统研发测试中心项目、海上风电运维项目3个招商引资项目成功签约,计划总投资15亿元。海缆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主要建设中高压海底电缆及中高压陆地电缆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印发《山东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通知指出,按照“主业突出、区域协同、功能互补、集聚发展”的原则,优化“三核引领核心区”“多点支撑协同区”产业布局。烟台市充分的发挥海工总

  10月29日1038时,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立洋海工5000吨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中天39”项目在江苏南通启东顺利下水,标志着这一“海上风电施工利器”陆上建造任务全面结束、水面建造任务全面开启,船舶建造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此次下水的5000吨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是一艘集运输、施工一

  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的推进,可再生发电装机量在持续增加,风力发电作为重要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之一,在我国能源供应中发挥着逐渐重要的作用。我国风电累计装机量自2010年起已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陆上风电装机量的快速增加的同时,如噪声污染、占地面积大等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发展受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限制。

  海上风电是重要的风电细分市场之一,涉及企业与产品分布在风电产业链条的所有的环节。近年来,海上风电装备与工程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大降低了项目开发成本。未来,海上风电技术将随市场而动,向深远海、漂浮式、高可靠性、低成本、产业融合、大型化、“两海”结合等多个角度演进,有力推动风电技

  9月15日上午,中国·射阳海上风电产业质量技术服务联盟成立、“‘苏链检’技术服务专家工作站”揭牌活动暨首届主旨论坛活动在射阳县举办。据了解,本次中国·射阳海上风电产业质量技术服务联盟入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盐城市计量测试所、国家风电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8家单位,

  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的推进,可再生发电装机量在持续增加,风力发电作为重要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之一,在我国能源供应中发挥着逐渐重要的作用。我国风电累计装机量自2010年起已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陆上风电装机量的快速增加的同时,如噪声污染、占地面积大等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发展受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限制。

  为适应公司战略发展需求,提升企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公司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与创新驱动,10月10日,公司“海上风电运维技术创新工作室”在福州总部正式揭牌成立。中交海峰风电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孙伟明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揭牌仪式。仪式上,孙伟明为创新工作室进行揭牌,并就下

  近日,上海振华重工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套风电运维母船波浪补偿栈桥从振华重工所属振华传动发运,前往启东海洋工程,即将安装于风电运维母船上。伸缩式波浪补偿栈桥是风电运维船的核心配套件,产品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目前仅国外个别厂家具备制造能力,是我国海工装备“卡脖子”项目。上海电气60人风电运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海上风电作为一种规模大、投入高、效益好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形式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环境条件,海上风电场的运维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提升海上风电场设备可靠性和运行稳定性?成为了全行业关注的热点。作为行业领先的风电制造和服务企业,运达股份将海上风

  “海上天气和陆上不一样,说变就变。”“干活很苦,对专业性要求也很高,可不能拿安全开玩笑。”“尤其在潮间带风电场,涨潮的时候能行船,退潮的时候都是淤泥,搁浅就麻烦了。”近两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平价时代的到来更为海上风电产业打开了无限的市场空间,但大规模建成后海上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7月12日,江苏省盐城市,由中国葛洲坝电力公司承建的大丰港区海上风电运维服务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开始施工,标志着项目建设正式启幕。据悉,该项目是全国首个综合性海上风电运维基地,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港经济开发区南港大道北侧,于2022年6月签约,总工期初步定为500天。项目主

  近日,中国船舶七〇二所和中交海峰风电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交风电”)签署两型9艘CTV风电运维船设计项目,包括3艘33米级高速双体铝合金风电运维船和6艘40米级双体钢铝风电运维船。33米级高速双体铝合金风电运维船:总长33.2米,型宽10米,设计航速不低于24节,采用半小水线面船型,具有优良的快

  海上风电观察获悉,6月20日,福建海电运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已受理。据招股书,海电运维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本次拟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不超过5560万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海洋装备建造、信息系统开发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使用募集资金的金额分别为55000.00

  2023年5月8日,海上风电船舶前沿技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汕头市举行。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承办,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与3M的全力支持。汕头拥有优异的风能禀赋、丰富的场址资源、良好的区位

  5月9日,中集集团旗下集风新能源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集风”)建造的“量海101”海上风电运维船顺利下水,该船投运后将大幅度提高广东省“十四五”海上风场运维效率,为海上风电运维作业提供更有力的安全保障。中集集风总经理、英辉南方总经理陈晓亮,国家电投、华电福新、中广核新

400-9975-666 简繁中文切换